拟古 其九


年代:魏晋 作者:陶渊明

种桑长江边,三年望当采。枝条始欲茂,忽值山河改。柯叶自摧折,根株浮沧海。春蚕既无食,寒衣欲谁待!本不植高原,今日复何悔。

其九(1)种桑长江边,三年望当采(2)。枝条始欲茂,忽值山河改(3)。柯叶自摧折,根株浮沧海(4)。春蚕既无食,寒衣欲谁待(5)?本不植高原,今日复何悔(6)!〔注释〕(1)这首诗具有明显的政治寓意。诗人以桑喻晋,言晋恭帝为刘裕所立,犹如“种桑长江边”,植根不固,依非其人,最终是山河改变,自取灭亡。(2)种桑长江边:喻恭帝为刘裕所立,终受其祸。桑:暗指晋。西晋初,人们曾以桑作为晋朝的祥瑞之物。傅咸《桑树赋》序文说:“世祖(晋武帝司马炎,西晋开国之君)昔为中垒将,于直庐种桑一株,迄今三十余年,其茂盛不衰。”又赋中说:“惟皇晋之基命,爱于斯而发祥。”此外,陆机《桑赋》、潘尼《桑树赋》亦皆咏皇晋兴起之端。陶诗句意本此而引申指晋恭帝。三年望当采:三年后希望能采桑叶。寓言晋恭帝既已继位三年,应当做出些成绩。(3)忽值:忽然遇到。山河改:山川河流的变迁。喻刘宋更替司马氏晋朝。(4)柯:树枝。株:树干。沧海:指东海。(5)无食:无桑叶可食。欲准待:即“欲待谁”,指望靠谁来吐丝做棉衣。(6)本:植物的根,这里指桑根。植:种,栽植。这两句是说,桑树本应植根于高原,却被种在长江边,自取毁灭,现在后悔又有何用。〔译文〕种植桑树在江边,指望三年叶可采。枝叶长出将茂盛,忽然遇到山河改。树枝树叶被摧折,树干树根浮大海。春蚕无叶不得食,无茧寒衣哪里来?不把根植在高原,如今后悔亦无奈!-----------孟二冬《陶渊明集译注》-----------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谥号靖节先生,入刘宋后改名潜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东晋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《桃花源诗》等。


拟挽歌辞 其三
拟古 其一
回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