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酒


年代:魏晋 作者:陶渊明

居止次城邑,逍遥自闲止。坐止高荫下,步止荜门里。好味止园葵,大懽止稚子。平生不止酒,止酒情无喜。暮止不安寝,晨止不能起。日日欲止之,营卫止不理。徒知止不乐,未知止利己。始觉止为善,今朝真止矣。从此一止去,将止扶桑涘。清颜止宿容,奚止千万祀。

[说明]此诗为渊明闲居时所作。止酒,停止饮酒,即戒酒。诗人可以辞官,可以守穷,但不可一日无酒,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。所以对于渊明来说,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。但诗人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,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。诗中每句用一“止”字,读来风趣盎然,具有民歌的情调。居止次城邑,逍遥自闲止(1)。坐止高荫下,步止革门里(2)。好味止园葵,大欢止稚子(3)。平生不止酒,止酒情无喜。暮止不安寝,晨止不能起。日日欲止之,营卫止不理(4)。徒知止不乐,未知止利己。始觉止为善,今朝真止矣。从此一止去,将止扶桑涘(5)。清颜止宿容,奚止千万祀(6)![注释](1)居止:居住。次:居住之处。闲止:闲居,家居无事。(2)荜(bì毕)门:犹柴门。荜同“筚”,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。这两句是说,坐歇在高树荫下,步行限于柴门之内。(3)止园葵:只有园中的葵菜。大欢:最大的欢快、乐趣。止稚子: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。(4)营卫: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。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,有生化血液,营养周身的作用。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。止:止酒。不理:不调理,不调顺。(5)将止:将到。扶桑涘(sì四):指神仙所居之处。扶桑: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。涘:水边。(6)清颜止宿容: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。奚止:何止。祀(sì四):年。[译文]我家住在县城边,自任逍遥得悠闲。高树清荫下面坐,散步只到柴门前。园中葵菜味道好,最喜幼儿在眼前。平生一向不戒酒,戒酒我心不喜欢。晚上不饮睡不安,早晨不饮起床难。天天打算把酒戒,又恐经脉不循环。只知戒酒心不乐,不知戒酒身健全。开始感觉戒酒好,真正戒酒在今天。从此一直戒下去,一直戒到成神仙。戒得仙颜换旧容,岂止戒它千万年!-----------孟二冬《陶渊明集译注》-----------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谥号靖节先生,入刘宋后改名潜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东晋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《桃花源诗》等。


丙辰岁八月中于下[氵巽]田舍获
形影神三首 形赠影
回帖